"不偏不倚,执两用中",鸳鸯锅可以说是在饮食江湖里对中国传统经典《中庸》最生动展现。鸳鸯锅不但完美解决了辣还是不辣,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,也是中国“和而不同”的处世哲学的饮食江湖里的表达。
2. 家庭关系的温度计
一家人吃火锅,本是开开心心的事情,但是辣与不辣的选择,却是可能破坏这个氛围。如果是强势的家庭成员决定这个选择,可能美味的火锅将变成食之无味的例行公事。但是一个鸳鸯锅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矛盾,吃辣的老爸选择红汤,不吃辣的老妈选择清汤,处于量子状态的孩子可以处于中间,和谐的家庭靠的就是彼此的主动考虑。
3. 社交场合的缓冲带
有时为了展现地方特色,商务宴请选择火锅,但是又不好直接询问客户吃辣的程度,这个时候,鸳鸯锅就可以不动声色的滤过这个尬尴,既给了对方选择的权力,又避免了主动询问的尴尬。
三、那些关于鸳鸯锅的趣事
1. 假鸳鸯事件
去年某知名的火锅店就被曝光,竟然鸳鸯锅作弊,所谓的清汤锅底,其实用的红油锅底兑水稀释而成的。这那是鸳鸯了,不就是演了发的鸭子了。
2. 地域差异大赏
• 四川本地人眼中的鸳鸯锅:特辣和辣
• 广东人理解的鸳鸯锅:清汤和更清一点的汤
• 东北人的新派鸳鸯锅:一边酸菜一边麻辣
3. 薛定谔式吃法
一种新型的量子吃法正在年轻人中流程,从不声称自己的流派,可以从红汤中偷食材在清汤中去辣,也经常把清汤中到红汤里增味,一直处于量子纠缠式的吃辣,处于辣和不辣的随机状态。
四、鸳鸯锅里的经济学
1. 火锅店的小心思
经常吃鸳鸯锅的人可能早就发现,鸳鸯锅的红汤部分通常是比清汤部分要大一些的,这是因为辣味能刺激人的食欲,让人消费更多的食物。
2. 鸳鸯锅的社交
团购平台数据显示,选择鸳鸯锅用餐的时间平均比单锅的要多出很多,酒水的消费更是高出不少。大家一边吃一边相互的对比两个不同的锅底世界的食物速度,自然就吃的又多又慢了。
鸳鸯锅也在不断进化,现代社会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,养生鸳鸯锅开始潮流起来。一边的红汤,一边的药膳。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鸳鸯锅概念正在向其他领域延伸,奶茶店居然推出"鸳鸯奶茶"(咖啡+红茶),这种一分为二的模式,也在重塑我们的消费习惯。
小小一口鸳鸯锅,展现的是中国人包容变通的智慧,是热气腾腾的生活哲学。下次当你面对这个被隔成两半的锅子时,不妨想想,这哪是在选择口味?分明是在实践着"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"的东方智慧。
互动话题:你吃火锅时是坚定的"单锅派"还是灵活的"鸳鸯派"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火锅故事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