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帝去世后,儿子汉武帝继位。武帝喜爱文学,有一次读到《子虚赋》,大为赞赏,感叹说:“真可惜啊,我不能与这个人生活在同一时代!”
武帝身边的奴仆说:“这篇赋正是臣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。”武帝大吃一惊,立即召司马相如进京。
司马相如对武帝说:“《子虚赋》写的是诸侯之事,不值得一看,不如臣为陛下另外写一篇游猎的辞赋吧。”于是洋洋洒洒写下《上林赋》,以子虚、乌有两人之论夸赞天子游猎的宏大场面,文辞十分壮丽。
赋文歌颂了大一统的汉帝国,鲜明地维护国家统一,又暗含讽谏之意,开创了汉赋的基调。武帝看后非常高兴,封司马相如为郎官。
公元前135年,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开拓西南地区,唐蒙征发巴郡、蜀郡等地的很多百姓,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当地首领,巴、蜀两地的百姓十分惊恐。
武帝得知后,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。司马相如写了一份公告,恩威并施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后来,武帝又命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(今四川省西部、贵州省、云南省一带)。到达蜀郡时,太守以下官员都来郊外迎接,蜀郡百姓都以司马相如为荣。卓王孙不禁感叹,后悔应该早些把女儿嫁给他。
开始时,蜀郡百姓认为开通西南夷没什么用,司马相如写了一篇《难蜀父老》,成功地说服了众人。后来,司马相如派人平定西南夷,拆除旧关隘,建立新关口,使汉朝的西南边疆再次扩大。
司马相如时常跟随在武帝左右,通过写文章进行劝诫。武帝喜欢射猎熊、野猪,追逐野兽,司马相如便写了一篇《上书谏猎》,说天子应以身体和国家为重,不要再冒险打猎,武帝看后大为欣赏。
后来,武帝又迷上了仙道,司马相如说:“《上林赋》说的事还不够好,臣曾经写过一篇《大人赋》,请求献给陛下。”再次通过辞赋谏讽。
司马相如晚年多病,辞官后一直在家休养。武帝听说后,对身边的人说:“听说司马相如病得厉害,赶快去他家,把他写的书都取来,要不然就都散失了。”使者赶到司马相如家中,司马相如已经去世,只留下一本关于封禅的书献给武帝。
汉朝是我国第一个强盛而持久的大一统王朝,汉民族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,经济发达,人心振奋,这种时代特征体现在文学上,便是汉赋。
司马相如极大地开创了汉赋的体例,将汉赋发展推向了高峰,被后世称为汉赋的奠基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